近日,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、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發布了《2020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》,當中的《廣州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調查報告》(下簡稱“報告”),是由廣州市工商聯宣教部、永華集團聯合調研組聯合對廣州市民營企業的現狀、經濟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,并對民企知識產權工作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。
重點培育高價值發明專利
報告顯示,自近年推進“知識產權強市”建設工作以來,廣州在2019年前三季度共申請專利14.5萬件,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近4萬件,專利授權量超8萬件,授權量同比增長15.9%;商標注冊件數為27.1萬件,同比增長45.85%,商標有效注冊量接近120萬件,同比增長38.83%。知識產權是企業乃至城市、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。目前,廣州市重點培育高價值發明專利,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近40件,連續幾年在專利、商標上居全國前列。
報告稱,廣州民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程度正不斷提高。最新數據顯示,廣州中小民營企業貢獻了90%以上的市場主體、80%以上的新增就業、70%以上的創新成果、40%以上的生產總值、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。
2019年頭三季度,廣州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7042.69億元,占全市GDP的39.4%。截至2019年9月末,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已達214萬戶,同比增長13.1%。
科技創新企業超20萬家
科技創新方面,調查表明2019年廣州市擁有科技創新企業超過20萬家,高新技術企業逾12000家,連續三年全省排名第一。在科技創新企業中,民營企業占比接近80%。以民營為主體的股權投資機構約6200家。
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,民營企業也愈發重視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。據廣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發布的數據,2019年廣州“獨角獸”創新企業平均擁有知識產權約125件,“未來獨角獸”企業平均擁有知識產權約101件,“高精尖”企業平均擁有知識產權約111件。
民企知識產權建設需加強行業內合作
報告表明,民企知識產權建設需要在兩方面進行提升。首先是意識層面,由于政策信息了解較少、市場上“知識產權無用論”的影響和知識產權較為專業的限制,中小民營企業高層的知識產權意識還有待加強。在行動層面,目前知識產權維權難度較大,維權環境還有待改善。其中維權成本高、周期較長、成本較大等,使維權訴訟反而成為了中小民營企業的壓力所在。另外,行業內也需要加強聯合或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,優化知識產權的保護。
除中小企業方面,政府執法力度和相關政策導向作用也需要加強。報告舉例表示,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制度還未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,賠償額度主要還是以侵權方的獲益或者權利人的損失為裁量依據,實踐中有許多案例最終是由法官自由裁量,而法官自由裁量的賠償額是1萬元起步,這與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不匹配、與維權的投入和成本不匹配。這就需要發揮政策引導作用,加強政府的指導和服務保障。
報告顯示,政府也為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建設工作提供了支持與保護機制。自2017年以來,廣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《廣州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》等知識產權專項規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20余個,此外,還在《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》(即“民營經濟二十條”)等政策文件中提出相關激勵措施,促進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質量的提升,優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環境。
一品知識產權網,作為一品威客平臺頗具實力的特色業務,平臺擁有一批專業、優秀的知識產權從業者,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從保護到交易的一站式全體系服務。服務涵蓋的商標注冊、版權登記、專利申請、知識產權貫標、服務認證、三體系認證服務。平臺成立至今累計已為超3萬客戶提供超10萬次知識產權服務。
鄭重聲明: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版權歸屬原作者,向原創致敬!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系我們,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。